当前所在位置:     首页  >   协会工作  >   政策法规
下一步,山东人社工作这么干!

    2024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怎么干?

    接着往下看……

    一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,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完善就业政策体系

    制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,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,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、技能提升补贴,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。

    2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

    今年,我省高校毕业生84.2万人,规模再创历史新高,居全国第二位。要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,办好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,试行高校就业工作“红黄绿”亮灯分类管理服务措施,探索建设大学生就业赋能中心,千方百计提升就业质量。做好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的农民工就业,兜底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就业。

    3、促进城乡统筹就业

    借鉴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经验,编制我省县域就业发展规划,打造城乡就业融合发展新格局。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,实施“社区微业”、公益性岗位质效提升年等行动,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。组建沿黄九省区劳务协作联盟,促进人力资源协作互补。

    4、突出创业带动就业

    要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创业强省的目标,实施“创业齐鲁”行动,完善创业保障制度,扶持“专精特新”行业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创新。培育20家左右省级创业街区,推动创业载体从楼宇向街区转型升级。

    5、提升就业服务质量

    抓好齐鲁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,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急需紧缺职业目录调查,组织“春风行动”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,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,推广“大数据+铁脚板”就业服务模式。分市开展劳动力调查。

    二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,在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完善社保制度

    贯彻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统一规范养老保险政策。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实现过渡期满后待遇的平稳衔接。探索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新模式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,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,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,持续开展人才年金试点,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。

    2、促进社保扩面、提标

    加强社保政策宣传解读,引导提高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占比。鼓励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逐年缴费。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,研究超龄人员、实习生等特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,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参加工伤保险。按照国家安排部署,适时适度提高社保待遇水平。

    3、防范化解基金风险

    拓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三年行动,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。落实社保基金要情报告制度,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,依规开展社会保险稽核。做好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,促进基金保值增值。

    4、提高经办效能

    贯彻《社会保险经办条例》,优化社保登记、转移接续、资格认证、待遇计发等工作流程,全力推动社保费统模式改革。持续开展社保经办“合规教育”,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。履行保发放人社部门职责,释放社保惠企利民的政策红利。

    三、加强人才引育创新,在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抓好战略人才队伍建设

    做好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遴选、泰山攀登和产业技能领军人才工程的选拔工作。举办好首届“泰山·攀登”高层次活动。

    2、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

    推进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、海归英才汇聚计划、齐鲁博士后菁英人才招引计划,办好第十三届“海洽会”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,继续提高“山东—名校人才直通车”影响力。优化博士后制度体系,全年新招引博士后3000人以上。

    3、抓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

    落实部省共建“技能山东”协议,深入实施“技能兴鲁”百万工匠和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。出台技工教育强省建设实施意见,深化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。落实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。

    4、深化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

    围绕“十强”产业、新兴产业人才发展需求,健全新职业职称评价体系,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和职称评价标准。适应科技领军人才、创新团队、青年科技人才等战略人才的特点,完善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“直通车”政策。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,围绕智能制造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,分方向、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、社会化评价。

    5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

    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,落实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和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基层职称制度。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行动、专家服务基层活动,让更多人才汇聚乡村。

    6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

    以服务创新创业为目标,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,丰富“高层次人才服务码”应用场景,打造“一站式”人才服务平台。聚焦省会、胶东、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,实施人力资源服务“聚才兴业”计划,助力打造“2+N”人才集聚雁阵格局。

    四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,在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加强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

    坚持“提低、扩中、调高”工作思路,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、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。持续推行工资集体协商,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待遇。评估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,适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。开展企业薪酬调查,加强重点职业工种、都市圈、经济圈工资价位研究。推动落实技能人才、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,引导企业优化内部薪酬分配机制。

    2、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

    持续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,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。加强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管理,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。落实国有企业重大科技创新薪酬分配激励政策,支持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

    3、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

    健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制度,制定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。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。强化事业单位薪酬激励落实。加强绩效工资监督检查,常态化开展“事业单位工资政策畅通行”活动。积极做好高校、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准备工作,力争纳入第一批试点范围。此项工作省领导高度重视,需要财政、教育、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,形成合力。

    五、健全协同治理机制,在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

    出台根治欠薪综合性文件,推进劳资专管员职业化,全链条规范工资支付行为。紧盯工程建设领域,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欠薪问题,加强源头治理。

    2、提高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质量

    深入开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,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监管,有序推广电子劳动合同,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的落实,指导新业态企业依法规范用工。

    3、提升多元预防化解效能

    开展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提升行动,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商化解。推进农民工劳动争议速裁机制提升工程,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改革。组织重大集体争议预防化解专项行动,守好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。

    六、推进系统行风转变,在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上奋发奋进。

    1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

    做好政务服务标准化提升,开展协同事项流程梳理,推动业务“微协同”“微联动”,提高经办效率和群众办事体验。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。

    2、提供便利化的人社服务

    紧盯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健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,实现更多“一次申请、办多件事”。常态开展政务热线办理“两降一提”、人社干部走流程和岗位练兵比武,增强服务意识,提升服务能力。

    3、推动人社数字化转型

    深入推进“智慧人社”一体化建设。推动数字技术和人社业务深度融合,健全泛在可及、智慧便捷、公平普惠的服务体系,更好发挥数字化对人社业务的引领、支撑和保障作用。


    来源:山东人社


友情链接
欢迎光临山东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,您是第位访问者

备案号:鲁ICP备19061901号-1